第一条为切实提升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党函[2019]34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精神及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健全制度机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着眼增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针对性,着眼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眼维护学院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学院、二级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指导班级、学生党支部和联系学生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学院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二级院(系)党总支每学期至少研究2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建立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要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落实,把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作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明确工作职责。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等,结合掌握班级情况,积极与二级院(系)领导、辅导员沟通交流,提出加强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深入联系党支部了解各方面情况,坚持开展谈心谈话,听取党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对支部建设、基层党建、学院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定期督查所联系支部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打牢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优良学风。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条创新联系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参加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拉近与学生距离,成为学生喜爱的人;通过作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开设讲座等,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倾听学生诉求、疏导学生情绪,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
第五条实现联系经常化常态化。通过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参加党支部活动、学生活动,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一线联系学生。
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倡导党委书记、校长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等;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2次,倡导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联系2个学生班级或2个学生宿舍或2个学生社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做到和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党委工作部门特别是学工部、团委的负责同志,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精力放在直接到一线联系学生、做学生工作上,同普通同学交朋友,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第六条健全听课指导制度。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听。党委书记、校长,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每人每学期至少听2次课;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第七条落实领导干部授课制。学院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1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每学期讲1至2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
第八条强化工作实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出访出差,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活动,把时间留在校园里,心思聚焦在办学治校中,精力花在立德树人上;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问题导向联系、情真意切联系、实实在在联系。
第九条严格落实责任。将联系学生工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要依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二级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指标,纳入责任追究体系,工作不实不力的,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落实新提任的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应有学生工作经历等方面要求。
中共山西传媒学院委员会
2019年6月4日